【成长环境】
生长于亚热带平原或低山丘陵地区。多栽培在阳光充足、排水容易的沙质土壤中。它性喜温暖、湿润和阳光充足的气候,怕干旱,不耐寒冷。
【种植技术】
1、选址及准备
选择排水良好、富含腐殖质、疏松的山坡地或耕地进行种植。开荒地需要在前一个冬季进行深翻,使杂草腐烂,让土壤充分暴露在阳光下、风化作用。耕地须提前12个月深翻,定植前1015天翻耕两次,松土。然后做边框,边框高约23cm,宽11.3m,然后行与行之间的距离为23cm。开深约6厘米的坑,施腐熟农家肥(堆肥、厩肥、草木灰等),667平方米施2000公斤左右。如果种植在陡峭的山坡上,应先开梯田,并在山周围挖排水沟。
2、种植方法
(1)根茎繁殖:冬季采收山奈时,选择一年生、色泽好、皮光滑、健壮、无病虫害、芽多的根茎,贮于湿沙中越冬,栽于接下来的春天。它们也可以在春季收获。选择什么时候播种,选择什么时候播种。
(2)定植:多在“春分”至“清明”期间进行。将存放在湿沙中的根茎取出,用手掰成小块,或用竹刀切成小块(不要用金属刀切,否则容易引起腐烂死亡),涂上每次用草木灰缠绕,折叠(剪断)种植。将1 块种植到孔中。定植时,将芽眼置于两侧,然后盖上细土,厚约6厘米(盖土太厚,苗子不平整,盖土太薄,苗子容易晒死) ),盖上稻草,倒掉根水,以后保持土壤湿润。
【栽培管理】
定植后20至30天,幼苗开始出苗。出苗后一般按三个不同的生育期进行除草、松土、培土、施肥、排水、灌溉。
1、苗期:幼苗出土后,应及时注意除草、松土、培土。最好在五月之前每月进行两次。土壤的厚度应以不覆盖幼苗为宜。同时应与施肥结合起来。一般每月使用一次尿素5kg/667。雨天宜在洞内或沟内施药。
2、叶子生长期:夏末秋初是山柰叶子的旺季。此时必须加强田间管理,六、七、八月各施一次肥料,以促进叶片生长。
3、根茎生长速度:8月以后,特别是9、10月,山柰的根茎生长迅速,膨大明显。此时应适当施磷、钾肥,以促进根茎生长。如遇干旱,应进行灌溉或浇水,保持土壤湿润。 11月以后,要防止田间积水,以提高品质,便于收获。
4、病虫害防治:
(1)病害:山柰的主要病害是根腐病,具体原因不明。然而,高温和积水会促进疾病的发生,尤其是在雨季。防治方法:及时排除积水。一旦发现病株,及时挖出,并用石灰对病洞及周围进行消毒,防止病害蔓延。
(2)虫害:卡波崎虫害很少。偶尔可以看到金龟子咬叶子,造成划痕。发现危害时,可用50%锌磷颗粒剂22.5kg/667撒播或用50%马拉松乳剂10002000倍液喷雾,或进行人工灭杀。
【采收加工】
收获期为当年12月至次年3月。待地上叶子枯萎时,挖出根茎(幼嫩的根茎留作播种),去掉叶子和须根,洗净土壤,切成0.3-0.5厘米的片,用硫磺熏1次后当天,将其铺在竹席上晒干。切忌用火烘烤,否则会失去气味,颜色变灰、变黑。新鲜根茎的干燥率为20%左右。